母乳哺育

我媽說她沒有奶,所以我也不會有奶,她叫我不要餵?

不置可否,的確有先天乳腺發育不全的個案,主要是因為雌激素分泌不夠進而影響到乳腺管的生長發育,但這在青春期就會有端倪,並不是婆婆媽媽們常說的我以前也沒母奶的主因,常見的原因主要還是跟泌乳機轉有關,產後有依寶寶生理需求移出奶水,身體會依據母體身體狀況分泌適量的乳汁;反之,當多種可能原因(例如:產後大出血、沒有適時移出奶水導致乳房過於充盈等)導致身體的負回饋啟動,(FIL增加:Feedback inhibitor of lactation),就會抑制奶水製造,以保護母體,但這並不是單向變化,全有全無,甚至再度泌乳都是可能的。

我現在都只有擠出來幾滴母奶,我一定沒有奶?

其實奶量的多寡因人而異,身體很奇妙,子宮會因為孕育生命而改變,乳房也是,所謂的來奶是在產後的3~8天,所以剛生完擠不出奶是正常的喔!泌乳機轉分三階段:
第一階段:其實在懷孕中期約16~22週就開始製造奶水了!
第二階段:是產後第三天到第八天,隨著母體黃體素驟降、泌乳激素分泌增加,奶水分泌就會開始充沛,就是所謂的來奶,除了荷爾蒙影響,這階段的關鍵也會因為刺激越多(寶寶吸吮或規律擠奶)而正向回饋促進更多的乳汁分泌。
第三階段:是產後第九天開始,荷爾蒙的影響下降轉換為乳房自己控制,有需求有製造,這時候奶水移出(寶寶吸吮或擠乳)是泌乳機轉的關鍵,也是這個時期身體慢慢調整成供需平衡的狀態。

餵奶乳頭好痛,而且腰好痠,乳頭乳房也會變形?

親餵不一定都會很痛,但痛的原因有多種可能,例如:剛開始適應的乳頭敏感、寶寶吸吮的方式扯到乳頭、局部皮膚感染、雷諾氏症、寶寶長牙不小心咬到等,不同原因的因應方式不同。乳房大小其實隨著年紀增長,地心引力影響,胸型本來就會和年輕時不同,盡量避免過快的乳量變化,可以減少皮膚和組織被拉扯鬆弛,適度運動和伸展運動也有助於訓練胸大肌。至於腰酸背痛的部分,熟悉各種哺乳姿勢(躺餵、生物哺育法、搖籃式等),並要注意支撐(例如:利用枕頭靠背、搖籃式手臂也要支撐等),再者懷孕時期本就會有骨盆前傾的生理變化,產後也需要時間修復和站坐姿重心的調整,也需要適度的肌力訓練找回核心肌群的肌力,這都是因人而異。

餵母奶好麻煩,有好多東西人家都說不能吃?

其實哺餵母乳就只是一個育兒生活型態,孕婦不是病人,餵母奶的媽媽不是犯人,很多禁忌大多是沒有實證的「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以下舉例幾個常見對哺餵母乳的誤會:

哺乳期能不能喝咖啡?
根據建議,每日咖啡因300mg以下是可以的(一般人其實也是建議這個量),想喝的時候看一下成分表,當然還有觀察孩子的反應去做調整,如果寶寶會焦躁不安則需暫停。

哺乳期能不能喝酒?
其實ㄧ般人也不建議飲酒,還是建議能避免盡量避免而且過量的酒精會抑制泌乳。

哺乳媽媽要不要吃保健食品?
不管是不是哺乳媽媽,只要保持營養均衡,保健食品沒有什麼非得吃不行。但值得一提的是維他命D,因為國人普遍接觸陽光的頻率不高,再者從母乳過去給嬰兒的量很低,所以母乳寶寶建議一天補充400IU,配方奶寶寶沒喝到1000毫升也建議一天補充400IU。

醫生說我的小孩有過敏,我可以吃益生菌餵母奶有幫助嗎?

其實益生菌的學理目前仍充滿未知,並沒有非常明確的實證醫學建議,所以並沒有建議母親該吃哪一種益生菌預防寶寶過敏或是寶寶應該吃什麼益生菌改善過敏,建議有症狀還是應該先就醫詢問醫師的建議,再依照個人體質狀態來考量需不需要吃。